- 荔灣將打造“西關慢行系統”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3 0:00:00
近日,廣州市荔灣區召開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工作專班2022年度第4次會議,會議審議了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華林寺歷史文化街區和光復中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方案,要求進一步充分聽取民意,同時結合專家委員會專業意見,由設計單位完善優化現階段實施方案。
▲永慶坊2022年廣州市荔灣區正式啟動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工作,截至目前,已有耀華大街、多寶路、恩寧路、和平中、逢源大街-荔灣湖等5片歷史文化街區獲區政府批復動工實施。當前,存善東街、寶慶新中約、大笪地、逢源市、昌華涌廣場等首開段及部分公共空間區域已進入施工階段,不久前,全新鋪設的荔灣湖環湖碧道也已建成并對公眾開放。
▲荔灣湖環湖碧道尊重歷史特色杜絕先入為主
作為廣州的傳統中心城區,荔灣區至今完好保留著舊城歷史人文風貌,西關獨具風韻的嶺南風格建筑、聞名遐邇的中華老字號、極富人文氣息的非遺大師工作坊……在縱橫交錯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序排布。荔灣區共有14條歷史文化街區,保有量占據全市歷史文化街區總量半數以上,承載著廣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鮮活記憶。
▲恩寧路為全面助力廣州奮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荔灣區以率先建設老城市新活力示范區為己任,高位謀劃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工作,以點帶面全面激活舊城全域復興。
2022年,荔灣區計劃率先實施6條歷史文化街區品質提升工作,目前,上述率先啟動的街區正在加速由規劃圖轉化為施工圖,與此同時,荔灣區也已完成耀華大街、和平中、上下九、人民南、多寶路等12個歷史文化街區公眾咨詢委員會的籌建,帶動逐步形成以人民為中心的歷史文化街區改造氛圍,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的鮮活實踐。
在本年度第4次會議上,相關設計單位依次介紹了昌華大街歷史文化街區、華林寺歷史文化街區和光復中歷史文化街區實施方案,針對不同街區歷史文化底蘊和功能特色,設計方面各有側重,于宏觀之處闡明策劃主題,在精微節點予以針灸式個案設計,突出街區特色風格,杜絕表面功夫和生硬風格。
▲華林寺歷史文化街區形成網狀舊城保護空間格局
事實上,作為廣州最早探索城市減量規劃區域的荔灣區,并不缺乏精細打磨的微改造典型案例——恩寧路永慶坊、泮塘五約、沙面島等街區,經過活化提升后不僅風景更美了,也帶動了人流與經濟流的增長,使整個街區更加旺起來。近年來,永慶坊榮獲國家4A級景區稱號,沙面島榮獲國家3A級景區稱號,為荔灣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筑牢基礎。
▲永慶坊為加速舊城全域復興,荔灣區啟動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工作,將以點帶面通過項目聯動增強資源整合力度,形成成片連片的城市有機更新空間布局,從而率先探索建立嶺南歷史文化名城科學保護體系。
接下來,荔灣區將借助成熟的城市更新項目,
全面打造西關慢行系統,以線性保護和文化遺產游徑設計帶動各歷史文化街區聯動發展。包括:
-
改善永慶坊—沙面—文化公園—上下九、荔枝灣—荔灣湖—泮塘五約、陳家祠等三大片區慢行系統
-
在主要道路出入口、地鐵站等關鍵節點設立導覽牌、路面標識
-
改造修繕人行道,增設非機動車道
……
根據荔灣區住房建設和園林局工作計劃
2023年荔灣區將→
力爭全面完成逢源大街-荔灣湖片區改造,實現耀華大街、多寶路、恩寧路、和平中等率先啟動的歷史文化街區首開區建設基本完工,以西關慢行系統串聯各街區和重要節點,形成舊城網絡狀保護活化利用格局。
在這一線性勾勒的街區游徑中,當人們漫步在不同街區將感知其歷史與現代功能的疊合,以及原汁原味的嶺南人居環境和市井煙火氣息。如恢復光復中路的報館舊址集聚區風貌,形成禪宗文化與玉器商貿交織的街市互動場景,以及曲水繞橫街的昌華宜居區等。
▲荔灣湖公園以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活化利用為契機,荔灣區秉承著恩寧路永慶坊的示范精神,全面激活特色載體打造示范街區。
如以沙面歷史建筑群、寶慶新中約等部分建筑為載體,引入知名策劃、設計、建筑及文保修繕企業工作室或大師工作室,形成歷史文化街區規劃設計聚集效應,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新亮點。
▲沙面不僅如此,荔灣區還將不斷吸引新企業和相關文保、建設、運營、創意設計等機構進駐,形成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全產業鏈集聚區,為保護最廣州的城市風貌搭建群策群力的新平臺,讓一江兩岸見證下的江城歷史風貌再度鮮活靈動起來。
-
-
下一篇:三大智慧養老模式之醫養結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