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家養老服務搭上“智慧快車”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10 0:00:00
養老不離家,是很多老人和家庭的心愿。可是,失能老人需要專業的照護,子女壓力大,怎么辦?獨居老人在家跌倒,無法第一時間呼救,又該怎么辦?
為更好地服務居家老人,我市部分試點區域將養老床位搬進老人家里,并提供適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專業護理等專業化養老服務,讓居家養老服務搭上智慧快車。
智慧化、適老化改造后
家里新添一名24小時貼身保鏢
夜間起夜次數6次,告警次數2次,平均心跳62次/分……您的總體睡眠質量不佳,需要改善。10月2日上午,陳國榮前一晚的睡眠報告、身體健康數據報告出爐。
89歲的陳國榮是我市第一批搭上家庭養老智慧快車的用戶。他和老伴住在鄞州區白鶴街道丹頂鶴社區,今年白鶴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他家進行了智能化、適老化改造。
走進陳國榮的家中,仔細觀察會發現5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里,藏著很多高科技設施:安裝在床邊的緊急呼叫器觸手可得;煙霧泄漏報警器可監測煤氣是否泄漏;人體檢測儀可監測居住者活動軌跡;放置在床墊下的睡眠監測儀可實時監測老人睡眠期間部分生命體征,并同步在智慧養老數據監控平臺顯示。系列設備在接入電源的情況下24小時運行,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會24小時遠程監護。
年紀大了,遇到點急事需要有人幫忙時,常常束手無策。作為改造服務項目的首批受益者,陳國榮體會很深,自從家里安裝了智慧化、適老化設備,尤其是一鍵式呼叫系統,他感覺自己有了24小時貼身保鏢,安全得到了保障,也減少了孩子們的擔憂。
老有醫靠 在家便可享受專業照護
現場,記者試著摁下陳國榮家中的緊急呼救器。很快,工作人員手機上彈出一條短信提醒,并顯示陳國榮的個人信息和風險預警。
老人生命體征一旦出現異常,后臺平臺就會在第一時間預警,并致電其家屬。工作人員也會第一時間響應,致電老人以確認情況。如果無法接通電話,我們會在最快時間前往老人家中。白鶴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負責人黃海龍介紹,老年群體每天的身體情況如何、有哪些需求,很難做到每天逐個了解,智能設備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
陳國榮老人患有痛風,晚上徹夜難眠,智能監測設備觀察到老人起夜6次,第二天便有專業護理員上門問詢,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體檢數據檢查,對用藥情況、日常飲食調理及注意事項進行細致入微的指導。
黃海龍介紹,安裝家床設備后,護工、康復師、專業護理人員,為有居家照護需求的老人提供定時提供上門照護服務、體檢,通過線上24小時監管+線下專業照護,專業護士、養老護理員定期上門為老人體檢,老人在家便能享受專業照護。
目前,白鶴街道已有30位老人申請了家庭養老床位的建設。申請對象優先考慮困難、失能老人。據悉,我市已為6000多戶老年家庭開展家庭適老化改造,改造標準為每戶1.2萬元。
延伸閱讀
寧波已啟動甬易養智慧養老平臺建設,繪制全市養老機構點位和老人分布兩張圖。目前,養老護理培訓、居家上門服務和居家老年助餐核心應用場景正在全市推廣使用,康復輔具租賃和高齡獨居老人探視應用場景也正在試點,養老服務機構安全巡檢、老年人意外險、老年人應急呼叫應用場景已完成優化并將全市推廣。
目前,我市已建成13家智慧養老院,并為167家鄉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配備了無感服務智能終端。
按照床位跟著老人走、服務圍著老人轉的要求,2018年起,我市在居家老年人比較集中的社區建設了63家嵌入式老年護理照料中心,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日夜托養、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