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養老解決方案--醫養結合18種模式(下)
- 發布者:北京思杰佳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11/8 0:00:00
10 大養老+小醫療+醫療服務綠色通道型
這種模式是養老機構自身先建設一個小醫療機構,如衛生室或診所,同時又另與其他較大規模的醫療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并由其為養老機構患者就醫提供綠色通道。對一般的醫療問題,養老機構自行解決,當有較重患者通過智慧養老系統立即轉入合作的醫療機構進行診治。
上述十種機構養老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前七種為一體化模式,第八、第九種為嵌入式,第十種為混合式。前八種醫與養結合得比較緊密,第九種為松散型的醫養結合,第十種為半松半緊。
目前相關部門介紹成績時所說的醫養結合系統覆蓋率達到多少多少時,往往以簽訂協議類的松散型模式居多。
11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日間照料中心的設施可以在養老、醫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等多方面得以共享使用,智能養老系統實現資源配置效率高;一般送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人,多數是一體多病,這些人更多需要醫務人員提供服務,因而這一模式能更多滿足老年人醫療需求;同時,只有醫務人員承擔相應服務,老年人子女才能更放心、才能更多地把老年人送到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屬于實體性機構,由其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符合能負責、能問責的要求,且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既解決了由社區居委會對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管理運營帶來的體制不順、權屬不清問題,又解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資產閑置問題,還化解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緊張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養老管理系統既能收獲更好保障老年人保健、老年人子女更安心等的社會效益,又能通過更多服務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帶來應有的經濟效益,同時還能推進養老產業化,真正實現多方共贏,是社區層面實現醫養結合的理想方式。
12 社區醫養設施共建共享型
將養老服務設施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如農村幸福院與衛生室同步建設、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同步建設。通過養老管理系統同步建設,一步到位實現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
13 專業養老運營機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型
由大型專業化養老機構托管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將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閑置資源充分利用起來。調研發現,養老平臺模式由于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規模較小(一般只有10張床位),難以發揮規模效益;同時,有些專業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跟不上,很難做實做優醫養結合,一旦政府補貼減少或取消,很難維持下去。
14 社區綜合養老服務機構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協議型
這種養老軟件模式往往是社區建設了養老綜合服務中心,為了開展醫養結合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訂合作協議,但所開展的服務主要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相對較少。
15 村衛生室+農村幸福院型
由村衛生室托管運營農村幸福院,實現農村社區層面的醫養結合,但目前典型案例不多。
16 互聯網+可穿戴設備+實體性服務機構型
這種模式需要為居家老人配備穿戴式設備,對老人的生活和身體狀況進行遠程監測,通過養老信息管理平臺并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對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和出行情況的相關數據及時傳遞給實體性醫養結合型的養老機構或實體性社區機構(如護理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老年人子女;實體性服務機構根據對老年人身體監測數據作出服務方案,同時養老信息平臺根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需求,及時為居家老人提供飲食起居、醫療醫護、消防安保、休閑娛樂、報警呼救等的相關服務。
17 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型
這種模式是通過養老管理系統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活動,推廣家庭醫生服務,與有需求的老年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開展契約式服務,簽約對象可以獲得家庭醫生提供的醫療保健咨詢服務、優質診療服務、精準預約轉診服務、保健指導、疾病干預、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務,讓老人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
這一模式主要解決居家老人的醫療服務問題,但社會化的生活服務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們認為此模式不是實質性的醫養結合,仍屬于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疇。
18 居家養老+長護險中的‘家護’服務型
這種養老管理系統模式是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失能老人平時在家中由自家人提供生活照料,由長護險的定點醫療機構提供以康復為重點的家護服務,相關費用主要由醫保資金提供。這一居家養老模式目前主要針對享受長護險的城鎮職工,雖受居民歡迎,但社會成本很高,且醫務人員往返醫療機構和居民家中時間成本也很高,與失能老人入住養老機構的院護相比資源配置效益不佳。
另外,調研還發現,有些醫養結合的大型機構在做好機構養老的同時向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提供延伸服務,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個層面同步開展醫養結合服務,形成了機構、社區、居家三個層面融合發展的智慧型醫養結合模式,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比較好。
-
下一篇: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的10種模式